自從國內汽車市場進入了新能源時代,整個行業格局無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各大車企在無底線內卷,就連曾經非常吃香的經銷商也不賺錢了。
就在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一份2025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報告,從虧損情況來看,經銷商是真的很慘。如下圖所示,在今年上半年,有52.6%的經銷商在虧錢,只有29.9%的經銷商在賺錢,還有17.5%算是持平。除此之外,對比2018年-2024年的情況,今年的虧損比例達到了最高值。
要知道,曾經何時汽車經銷商可以說是一個“香餑餑”,尤其是在過去十多年我國汽車行業高速增長的環境下,只要精準的投到比較暢銷的合資品牌,基本上都能有著不錯的利潤,即使是較為普通的國產品牌,也不至于出現虧本的情況。但沒想到,短短幾年過去,如今經銷商的生存都已經成為了一個難題。
其實,具體分析的話,最不好過的無疑是賣油車的經銷商。根據另一組數據顯示,新能源經銷商在今年上半年有42.9%實現盈利,34.4%出現虧損,但傳統燃油品牌經銷商就不一樣了,只有25.6%實現盈利,虧損則高達58.6%,壓力不可謂不大。
造成這樣的原因,還是在于燃油車霸榜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要知道,國內新能源汽車可謂是非常紅火,其熱度也是與日俱增。而從乘聯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090.2萬輛,同比增長10.8%;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546.9萬輛,同比增長33.3%。很明顯的是,新能源汽車的增速是遠超于整體車市的。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在電氣化轉型上慢半拍的傳統燃油車自然會受到打擊。
事實上,從前兩年開始,就相繼有廣汽菲克、廣汽謳歌等合資車倒下,而在今年,一些一流合資車企也感到壓力山大,比如,今年上半年的終端銷量數據只有315152輛,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24.2%。本田都不太好過了,其他合資車企更不用說,而合資品牌歷經洗牌后,也不再那么堅挺,那在前線賣車的傳統經銷商肯定不好過。
與此同時,國內汽車市場的這場“價格戰”打得已經太久了。縱觀目前的車市發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增長速度遠超預期,而這一結果是不斷內卷以及持續降價帶來的,而為了能夠提高競爭力,傳統燃油車也只能跟著降價,最后導致盈利結構發生失衡,市場持續低迷、融資環境惡化、車市進入調整期等不利因素,就這樣還怎么賺錢呢?
除此之外,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和直銷模式的普及,汽車銷售行業也正在面臨深刻的變革。相比起以前的傳統4S店銷售,新能源車的直銷模式具有價格透明、品牌管理高效等優勢,這也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經銷模式,成為市場主流。在重重的沖擊之下,傳統燃油車經銷商可謂舉步維艱,甚至賣車都是虧本買賣了。
寫在最后
總的來講,如今整個汽車行業都面臨著比較大的挑戰,而沖在前面的經銷商更是如此。特別是是如今還處于變革的時代,已經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新興勢力出手攪局。在汽車電商、新零售概念層出不窮之時,傳統燃油車經銷商面對各種痛點,積極應變才是“抗寒”最好的冬衣,或者主動從經營燃油車品牌轉投新能源品牌,不然日子只會越來越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