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勛又雙叒叕來中國了。
8月22日,黃仁勛突然現身中國臺灣,立刻前往臺積電。
還是黑色的夾克、從容的神色,黃仁勛表示只會逗留幾個小時,和臺積電高層吃個晚餐就會離開。此行的目的是感謝臺積電在英偉達下一代AI芯片平臺Rubin方面的工作——臺積電正在為英偉達制造六款新產品,包括新的中央處理器和用于高級計算特別是AI的通用處理器。
但是外界最關心的是另一個問題:H20。
就在此行之前,The Information報道稱英偉達已經要求其零部件供應商停止與H20芯片相關的生產。
黃仁勛沒有直接承認或否認“停產”傳聞,但是當被問及傳聞中的下一代“中國特供”B30A的時候,他透露英偉達正在就一款新的中國特供芯片和美國進行談判。
雖然也缺少細節,但這至少說明H20之后,英偉達很有可能會繼續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AI芯片。
這是H20一波三折的命運中最新的一個轉折,人們想知道這會不會是H20的句號。更大的視角來看,英偉達已經掙扎了三年的中國特供版,是不是真的行得通?以后還能不能繼續行得通?
H20的最新消息,無疑對英偉達是一種挫敗,而黃仁勛沒準備好放棄。
H20有可能提前“退役”。
就在黃仁旭抵達中國臺灣之前不久,該消息由The Information曝出。據知情人士,英偉達公司已指示包括韓國三星電子、美國安靠科技(Amkor)等關鍵零部件供應商暫停與H20芯片相關的生產。H20的封裝由安靠負責,三星電子則提供高帶寬的內存芯片。
針對這個消息,英偉達只簡短回應“我們不斷管理我們的供應鏈以應對市場狀況”,沒有詳細說明。
H20基于Hooper架構,犧牲訓練通用算力,強化內存和IO優勢,是英偉達在美國芯片禁令下,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合規閹割版”。它曾經一度是英偉達在中國銷售受阻的情況下“全村的希望”,給中國收入貢獻的比例達到80%。
然而,今年以來H20的命運已經多次反轉:
·4月,特朗普政府要求英偉達在未經其許可的情況下,禁止在中國銷售H20芯片。
·7月15日,英偉達宣布H20獲得批準,在華恢復供應。
·7月3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要求英偉達就H20漏洞后門安全風險問題進行說明并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這還只是“官方大消息”,如果展開今年的一系列消息,可以看到H20今年的“遭遇”相當戲劇化。
年初時,DeepSeek讓英偉達陷入了一場輿論危機。彼時DeepSeek的推理模型R1推出,以小成本的投入達到了驚人的效果,一時間“縮放定律已死”的論調沖擊著市場對英偉達的信心。過去幾年間,AI頭部企業大力投入,英偉達作為最大的AI芯片供應商賺得盆滿缽滿。
那個時候,黃仁勛不得不給市場做“教育”工作,不斷闡釋為什么推理趨勢并非不利于英偉達。另一面,DeepSeek的爆火,也的確讓中國科技巨頭重新重視“閹割版”芯片H20,追加訂單的消息不斷傳出。
就在這場輿論危機逐漸扭轉為有利于英偉達的局面時,特朗普政府考慮縮緊芯片出口限制、把H20也禁止出口中國的消息傳出,英偉達繼續渡劫。
4月,有消息稱黃仁勛親自出面游說,已經讓白宮放棄了這個念頭。結果這個消息還沒等市場完全消化,H20真的被禁了,特朗普政府要求英偉達在未經其許可的情況下,禁止在中國銷售H20芯片。
本來以為是虛驚一場,沒想到是被虛晃一槍,黃仁勛的游說注定得繼續下去。
他也確實再次扭轉局面,三個月后,7月15日,黃仁勛現身北京,宣布了H20解禁的好消息。消息一出,資本市場反應熱烈,英偉達市值一夜之間增加超過萬億元(1600億美元)。
這樣的“勝利”背后是黃仁勛的無奈,H20在華解禁的代價是向美國政府上繳15%銷售額分成。
當他吞下這個代價,決定即便如此也要讓H20恢復在中國的銷售時,恐怕沒有想到,一個多月后,中國也開始質疑H20的安全性,H20面臨停產命運。
今年以來,黃仁勛已經來了中國大陸3次(1月、4月、7月),中國臺灣3次(1月、5月、8月)。雖然一些行程被形容和H20并無直接關系,但是這樣的訪華頻次明顯超過往年,卻依然沒有阻止H20走向終點。
黃仁勛的禁令噩夢,從2022年10月就已經開始。
當時距離ChatGPT問世還有一個多月,那年8月發布的英偉達季度財報顯示總收入67億美元,中國市場貢獻了24%的收入。
美國芯片出口管制已經存在多年,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2022年10月,美國商務部“先進計算芯片出口控制規則”,禁止出口“先進節點”芯片(14nm以下工藝)和高性能AI芯片到中國,對總處理性能和性能密度都做了限制,還限制云服務和超級計算機組件。此外引入“推定拒絕”許可政策,即申請出口此類芯片到中國的許可證幾乎不可能獲批。
這是一次重大的禁令升級,從此前針對性的禁令,轉變為了面狀覆蓋。這一紙禁令,直接讓英偉達當時的兩代旗艦芯片——2020年推出的A100和2022年3月推出的H100無法出口中國。
禁令下,英偉達迅速做出反應,先是在禁令頒布的次月就推出了A100的中國替代版A800,又在2023年3月推出了H800,作為H100在中國市場的替代版本。英偉達第一代特供芯片誕生,策略是閹割帶寬,保留算力。
最初的快速反應建立在中國市場長久以來對英偉達的重要性上,但很快,“中國特供”的意義在AI敘事下變得不同。
這次禁令升級僅僅一個月之后,英偉達就迎來一次劇烈的轉折:ChatGPT發布,OpenAI成為明星企業,全球掀起AI浪潮,英偉達作為“賣水人”收入、股價、市值坐上火箭。
就在H800推出的同一個月,2023年3月,黃仁勛身穿標志性的黑色皮衣,在GTC現場宣稱“AI的iPhone時刻來到”。
半年多后,2023年10月,美國商務部更新規則,進一步收緊“芯片禁令”。將2022禁令擴展到性能略低的變體。新增對“推理”芯片限制,閾值調整為TPP≥1600(針對中端芯片)。禁止出口到其他國家轉運中國,還包括設備制造工具。
這一下,原本專門為中國市場推出的A800和H800也被涵蓋,第一代“中國特供”退出舞臺。
英偉達再次快速反應,推出H20、L20、L2。
其中H20是H800之后的又一基于Hooper架構的特供版高性能訓練芯片。從規格上看,H20對比原始H100做出了大刀闊斧的性能取舍,峰值算力被限制到僅約296 TFLOPs(以INT8計),這個數字甚至低于消費級RTX 4090顯卡的661 TFLOPs,更遠低于H100的1979 TFLOPs。
但減法之余,H20在緩存和內存帶寬上做了“加法”優化:配備了96GB的HBM3高帶寬顯存,顯存帶寬提升至4TB/s;二級緩存也達到60MB,高于H100的50MB;完整保留了第四代NVLink高速互聯接口,芯片間互聯帶寬高達900GB/s,并支持多達8卡通過NVLink構建HGX服務器。
也就是說,第一代特供芯片“閹割帶寬,保留算力”,在新規下的第二代芯片則刀法精準地“閹割算力,優化帶寬”,H20扛起了英偉達在中國的希望。
但之后發生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正如前文所說,盡管黃仁勛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阻止美國在今年4月禁止H20在中國的銷售,而在以15%“保護費”換取H20在華解禁之后沒多久,H20又面臨中國的質疑。這款特供芯片,很有可能提前“退役”。
在這漫長的三年里,黃仁勛對美方禁令的態度逐漸從溫和走向對抗。起初黃仁勛只論中國對英偉達的重要性,后來轉變為對出口管制意義的質疑。
今年5月,在臺北Computex大會上,他直言出口管制“是失敗的”——英偉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從幾年前的95%降至約50%,許多中國客戶轉向國產替代方案,出口管制反而給了中國加速發展的動力。
從財報上也能看出反反復復的芯片禁令對英偉達中國市場表現的損害。英偉達5月發布的2026財年第一財季(覆蓋2025年1月29日至4月28日)財報顯示,英偉達季度總收入達到441億美元,中國市場貢獻55億美元。對比三年前ChatGPT發布前的英偉達季度財報,中國市場的收入無疑是大幅增長的,但占比已經從20%以上降到13%。
有意思的是,年初DeepSeek已經給英偉達帶來了一次輿論危機,如今很巧合地再次給了當頭一棒。
就在H20停產傳聞之前,DeepSeek發布了新模型V3.1,使用了UE8M0 FP8 Scale 的參數精度,官方在微信公眾號置頂評論稱:“UE8M0 FP8是針對即將發布的下一代國產芯片設計。”
國內包括華為、寒武紀在內多家廠商的新一代AI芯片都可以支持 FP8 格式,國產芯片企業暴漲,如寒武紀盤中大漲近14%,半導體ETF在半天的時間里大漲5.89%。
這與英偉達H20在中國遭到安全性質疑形成了二重奏,無疑會加重黃仁勛的焦慮。
這恰恰印證了他曾多次強調的觀點,英偉達并非不可替代不可動搖的,中國市場不會一直等著英偉達被松綁。
黃仁勛仍然沒有放棄,第三代替代芯片已經在路上。
8月中旬的時候,路透社就曾報道英偉達正在研發新的中國特供AI芯片,代號B30A:基于Blackwell架構,性能優于H20,但仍符合出口管制,最快可能在9月提供測試樣片。
這次黃仁勛到訪中國臺灣,也提到正在和美國政府談判新一代中國特供芯片。
但問題在于,H20一波三折的命運 ,不僅是這一款芯片是否能銷往中國的問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的禁令非常特殊,它特別針對H20,基本上就是在說“H20不能賣給中國”。而美國在此之前的禁令,則是在技術規格等方面做文章,將英偉達的某些芯片囊括其中。
從被禁令涵蓋,到被禁令精準打擊,英偉達的“中國特供”之路蒙上了更厚的陰霾。
邏輯徹底被改變了,從前英偉達在和美國政府玩的是“貓鼠游戲”,是你制定規則,我努力繞開規則。但當禁令可以直接指向某款芯片,這樣的“貓鼠游戲”究竟該怎么玩下去?
再加上中國也開始質疑英偉達“中國特供”芯片的安全性,英偉達的處境從努力對抗一方,變為了要兩頭周旋。
英偉達“中國特供”芯片的不確定性,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從很高升級為了極高。而這種不確定性,不僅影響英偉達,也影響中國客戶對其的信心,以及供應鏈企業的計劃與產能分配。
H20的挫敗,不僅僅屬于H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