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吉姆·法利擔任福特CEO以來,他的一個隱秘的愿望就是打敗中國汽車,重振T型車時代的福特輝煌。
通用、大眾之流,已經不入他的法眼了。
所以最近這幾年,他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著名“中吹”——逢人就說“中國汽車天下第一”。
但這個家伙在暗地里,卻對中國汽車上下其手。
作為CEO,他很有錢,于是他空運回美國一臺小米SU7,天天盤。
包括比亞迪,五菱汽車等,只要是中國汽車的代表品牌,都會被福特這個胖子CEO帶回去研究。
但在彼時,這個胖子在看到中國汽車的制造工藝和成本控制大法后,幾近絕望。
他哀嘆,此生永遠無法追上中國汽車。
但最近幾天,這個胖子就像是發現了新大陸,聲稱自己找到了干翻比亞迪的福特大法。
這很魔幻。
而且按照老美說話普遍要打一個淘寶折扣的普遍規律看,法利又將空歡喜一場。
法利最搞笑的一點,就在于他拆中國汽車后,拆到懷疑人生。
“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么令人謙卑的事。”那時候的福特CEO吉姆·法利,坐在阿斯彭思想節的講臺上,語氣像極了被學霸碾壓的學渣。
當時他干了一件讓底特律工程師集體破防的事:把比亞迪海豹、五菱繽果等中國電動車空運回美國,拆開再組裝。
但這導致實驗室里一片死寂——電路板上華為的標識、刀片電池的精密結構,讓這群老牌汽車人感覺自己像在考古“外星遺跡”。
更扎心的是用戶體驗。
法利掏出手機坐進比亞迪,藍牙自動連接、支付系統無縫接入、AI助手秒響應。
“整個過程絲滑得像呼吸,而福特搞個類似功能?得先看蘋果和谷歌的臉色!”
他甚至在公開場合自曝日常通勤開小米SU7,直言“棒極了”,氣得美國媒體罵他“長他人志氣”。
這個胖子的拆解報告赤裸裸寫著三組數據——
成本:中國同級電動車比美國便宜50%,入門款僅1萬美元;
技術:磷酸鐵鋰電池專利83%握在中國手中,壽命比西方產品長30%;
產能:中國年產量4000萬輛,多出來的產能“足夠淹沒北美市場”。
“我們還在玩積木,人家已經開始玩變形金剛了。”一位福特工程師的吐槽,成了這場技術代差的絕佳注腳。
當然,法利看到這個結果很可能也被嚇出尿來。
被按在地上摩擦兩年后,法利終于憋出了大招——砸50億美元(約合360億人民幣),啟動“通用電動汽車平臺”計劃。
他先是砸20億美刀改造工廠。
肯塔基州燃油SUV產線變身電車基地,工人從2800人砍到2200人,效率反升40%。
然后他又擲出30億建電池廠。
福特在密歇根州自產磷酸鐵鋰電池,死磕“去中國化”(盡管技術源頭還是寧德時代)。
但這個是不是還能成行,就難說了。
因為磷酸鐵鋰電池,不久前被禁止出口。
當然,法利的王炸,是2027年推3萬美元電動皮卡,比美國電車均價低2.6萬刀,放話要做“最實惠的電動皮卡”。
他把這場豪賭稱為 “又一個T型車時刻” ——1908年福特靠流水線顛覆汽車業,如今他想復刻神話。
新工廠號稱“裝配時間縮短15%,零件減少20%”,甚至吹牛五年用車成本比二手Model Y還低。
但明眼人都看出蹊蹺:一邊喊著“去中國化”,一邊偷偷學中國模式。
復制比亞迪的模塊化平臺,把電池、電機、電控集成度拉滿。
砍掉華而不實的大型電動SUV,專攻平價市場(畢竟美國電車平均價5.6萬刀,普通人根本買不起)。
挖角特斯拉和蘋果高管道格·菲爾德,讓他用“硅谷思維”改造傳統產線。
從前幾年法利的表態看,比亞迪儼然已經成為他的一生之敵。
“比亞迪有70萬員工、20萬工程師,怎么打?”法利自問自答:“我們靠創新!” 他拋出一個神邏輯:福特研發了“阿波羅13號級精準”的驅動系統,能讓電池體積縮小30%,續航卻不縮水。
現場掌聲雷動,直到有人小聲提醒:“老板,阿波羅13號是失敗任務啊…”(注:該飛船登月失敗,靠緊急救援才逃生)。
但更打臉的來自技術現實:
先是電池技術代差。
中國磷酸鐵鋰電池成本僅為美國一半,福特卻要等到2026年才能量產。
當然還有產業鏈硬傷。
美國稀土供應鏈斷裂,福特曾因缺料停產三周,而中國掌控全球90%稀土加工。
最后是智能生態碾壓。
就連福特自己人都不信邪。
福特首席電車官道格·菲爾德尬夸:“我們電池小三分之一就能贏!”
但他這算法,堪比用算盤挑戰超算。
法利最應該慶幸的,就是目前福特有關稅護體。
畢竟在看到技術干不過中國車企后,美國祭出“終極大招”:對中國車征收25%關稅,電池綜合稅率飆到80%。
結果呢?殺敵八百,自損一千!
福特每年因關稅損失20億美元,通用更慘,賠35億;
中國車企直接繞道墨西哥:長城聯合FF(法拉第未來)推出混血車型“FX Super One”,預售訂單破萬,比美國同級車便宜20%;
最諷刺的是通用身體很誠實:一邊罵中國,一邊頂著80%關稅繼續買中國電池。
法利終于悟了:“脫鉤是死路,合作才能活命。”
于是福特一邊喊“自力更生”,一邊默默把寧德時代技術塞進BlueOval電池廠。
對于法利而言,這是一場生死賭局。
因為福特。
這場豪賭背后,是福特背水一戰的悲壯:
過去兩年半電車業務狂虧120億美元,今年預計再創新高。
美國電車滲透率僅7%,中國已超40%,消費者用腳投票。
而且美國人時間無多——比亞迪上半年賣102萬輛純電車,超特斯拉30萬輛,留給福特試錯的時間不多了。
法利在發布會最后抖了句真心話:“我不能100%確定一切會順利。”
畢竟底特律曾無數次嘗試平價電車,結局全是撲街。
1908年,福特T型車用流水線碾壓馬車;2027年,中國電車正用智能生態碾壓燃油車。
當法利喊出“勞資要打比亞迪”時,他辦公室墻上還掛著小字:“向老師學習,然后戰勝老師”——這行字,寫在小米SU7的海報下方。